據新華網電 在蓬萊19-3油田發生溢油事件1個多月后,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詳情。兩個溢油平臺溢出的石油和油基鉆井液總量大約1500-2000桶之間,約205噸-274噸。中國國家海洋局表示,油田生產作業雖被停止,但最終的溢油量仍可能持續增加。康菲公司表示,7月13日,公司接到國家海洋局暫停蓬萊19-3油田B平臺和C平臺生產作業的指示后,立即停止了生產。停產將使康菲公司暫時減產每天約17000桶原油(基于扣除權利金份額后的凈產量)。根據國家海洋局的指令,這次停產將持續至滲油風險完全排除后。
不過中國國家海洋局表示,目前B平臺仍存在溢油的可能,因此最終的溢油量仍可能持續增加。
韓國要求商談治污方案
中國渤海灣漏油事故已讓鄰國韓國頗為擔心。據《環球時報》報道,韓國政府12日稱已經主動向中國提議提前召開兩國環境會議,商談共同治理海上石油污染方案。
康菲石油將進行分拆
康菲石油昨日披露,要將其煉油與銷售部門剝離以專注于石油勘探生產,分拆工作將于明年上半年完成,其董事長兼CEO穆禮懷屆時將辭職。不過業內人士認為,目前還難以看到這一分拆計劃對渤海漏油事故的影響。
應是很大的環境污染事件
環保組織將泄漏7桶(1噸)以上定為嚴重泄漏事故。
“這一溢油量還是很大的,說明此次漏油事故是一個很大的環境污染事件。”昨日,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(微博)表示,據公眾環境中心的數據,去年中國全年發生的石油溢出量是9513.5噸。而據記者了解,在一些環保組織的評價中,泄漏7桶(1噸)以上就為嚴重泄漏事故。
環保組織準備公益訴訟
漏油事故發生后,自然之友(微博)等11家民間環保組織計劃發起對中海油和康菲公司的公益訴訟。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,目前環保組織希望把訴訟做細,正在準備詳實的材料和證據。
此次代理公益訴訟的律師王海軍透露,計劃向青島海事法院提起訴訟,目前仍在準備訴訟的文書以及證據材料,具體提起訴訟的日期未定。不過,由于目前國內還幾乎沒有成功的生態訴訟案例,這場訴訟結局也備受關注。
王海軍表示,在代表公眾的公益訴訟中,由作為原告的民間環保組織直接確定具體的賠償金額,是不合適的。因此正在考慮是否可以建立一個用于賠償的基金或機制,受這場環境侵權影響的人都可成為賠償基金或者是機制的受益人群